帕索里尼的馬太福音內容是耶穌誕生在伯利恆開始,平鋪直敘的戲劇,按照聖經的描述來拍攝,喝,說起來像是由小說改拍成電影的意思ㄧ樣,聖
經的故事是眾所皆知的,說實話梅爾吉勃遜的受難記倒頗有改編意味,怎說呢?就刻意著眼點在殘忍血腥的影像呈現,如果讀過聖經的人應該都知道
在耶穌受難的那些經文中沒有如此細節的凌虐描述,當對照帕索里尼的馬太福音,連登山寶訓的經文都一字不漏的由片中耶穌口中一一說出,就算
電影是影像呈現故事的用途也好,聖經本意就是要推銷它的真理,梅爾吉勃遜的受難記頂多在耶穌被抓前被魔鬼試探的情結來代表故事主人翁耶穌
正義與純潔象徵的所打的底妝,然而後面幾乎再如同帕索里尼在電影史中拍過最受爭議所多瑪120天,殘忍至極,但矛盾的是帕索里尼的馬太福音大量表現喜悅情緒,一開頭的片子選單的音樂與片子結尾都有種人民深感喜樂如天國來臨般榮耀祭典的快樂頌。
片中耶蘇誕生後接受施行禮,這讓我想到關係受洗的先後問題,許多基督教家庭出生的小孩老早就先受洗,在教父一裡面也有一樣的鏡頭,but這片中也如同經文裡所寫的,耶蘇長大成人後才主動去找施洗者約翰,也在受洗過後才真正成為基督,和傳講王國的福音給普天下人,他並非在一出生就帶去受洗,反觀許多從小受洗的人是否長大後有機會接觸聖經,親近上帝呢?SO受洗的先決條件是當你決心成為基督徒,有心想要傳道,有精通聖經教義,與實踐在自己身上,在受洗吧,不然沒有啥意義。
大家都知道耶穌是上帝第一個兒子嗎?雖然上第首次創造的人類是亞當,但在人類之前上帝先創造了天使,第一個就是耶穌,在片中第三人稱的旁白即是上帝耶和華的口吻直接告訴觀眾耶穌就是祂的兒子,受洗完後,情結直接跳到馬太福音第四章的魔鬼引誘耶穌,沒有其炫的特效與陰森詭譎的氛圍,撒旦也如同普通人的面貌,不會突然神出鬼沒的現身與消失,後來到了經文4:23~24這裡耶蘇替有疾病的人治病,沒有像神奇魔術,當耶蘇碰到那人,那人變由痛苦表情轉為喜悅,攝影鏡頭大量捕捉人們這樣的表情來突顯奇蹟發生,當一個面孔扭曲的崎人恢復正常面孔,感動安穩的表情特寫,攝影機靜止在那裡的感動就夠震撼人心了,接著就是耶蘇在第五章講的登山寶訓,一些重要經文,得福九訣,全光是耶蘇個人特寫,但穿差在不同空間,有白天黑夜,洞穴裡和颳起狂風的背景,表現時間的流動,耶蘇眼神堅定,這邊跟受難記不同的事,受難記的耶蘇眼神渙散,無神,雖顯得有些許憐憫感,但大部份耶蘇應該是有神且專注的,在其它經文有提到,眼中閃亮耀眼之類的…
像有些經文提到麵包和魚的份量不夠分給其他老弱婦孺,耶蘇說把那些食物分下去,片中簡單的運用攝影鏡頭變奇蹟的切換,順其自然的就多出足夠的食物,跟寫作一樣,只是不用交代中間如何變出這麼多份食物,人們自然相信鏡頭拍到的東西,另外,這部片讓我蠻欣賞的就是導演用鏡頭挑選的視線表現關懷,小孩、老人的神情,就像是上帝focus在這些人的舉止上,祂是如此留意世人的快樂與否,沒有像新版的受難記,focus在世俗人愛看的殘忍血腥畫面,在耶蘇被釘在苦行柱上的那一刻,上帝的眼如同鏡頭,凝視的焦點在母親馬利亞與門徒們不忍耶蘇所受的苦表現的悲傷情緒。
留言列表